>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如何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生猪产业政策取向
近日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给今年生猪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件指出,今年将“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通过上述举措,既立足当前抓恢复,同时也着眼长远稳生产,标本兼治,让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生猪产业在我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生猪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生猪产业的短板和问题进一步暴露,稳产保供压力较大。经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金融护航等方式,生猪产能截至去年底已经恢复到非瘟前的92%以上,超过预期12个百分点。农业农村部预测,今年一季度,也就是3月份前后,生猪产能将比上年同期增长四成左右;到二季度也就是6月份前后,生猪存栏可以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下半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将逐步恢复到正常年景水平。
虽然猪肉市场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后期供需关系将会越来越宽松,但如何缓解猪周期反复影响,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发展,仍是有关方面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给出的政策取向,奠定了今年生猪产业的发展基调。
首先,要“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是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找准生猪产业短板,构建起现代生猪养殖体系,才能稳步提升生猪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保障猪肉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众所周知,传统生猪养殖还未形成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良种供应与生猪产能不相适应;生猪养殖标准化水平不够;产销形势监测预警程度不高;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圈舍相连、消毒不及时,容易导致疫病发生。早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过《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希望通过转型升级,提高猪企疫病防控能力,确保产能平稳。事实上,我国生猪产业要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离不开科技赋能。不久前,华为表示要推出智慧养猪方案,提高生猪养殖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其实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猪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方向,也是现代养殖体系必然包含的方面。只有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养猪产业结合起来,才能构建起革命性的甚至是颠覆传统养殖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养殖体系。也只有构建现代生猪养殖体系,生猪期货才能拥有标准化的交割活体,疫情控制也有了科技屏障,生猪养殖成本将能得到有效控制,生猪养殖效率也会极大提高。这对保护生猪产业链,保证生猪品质,稳定生产规模,防止肉价大起大落,意义深远。
其次,要“保护生猪基础产能”。生猪的基础产能,包括一定的养殖场规模和一定数量的能繁母猪。生猪养殖有其周期,而稳定能繁母猪数量和稳定的养殖场规模对保护生猪基础产能至关重要。因此,要“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增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就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稳定养殖场规模,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猪养殖,坚决杜绝借环保监管名义,大规模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的做法;另一方面,切实防止因为猪周期引发生猪跌价,导致养殖户大量宰杀能繁母猪的集体选择,要通过加强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护种源、优化种源,让优质种猪有更好的繁育能力,要采取有力措施,稳定能繁母猪数量。
再次,要“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生猪产业长效机制的建立,既需要合理安排新增的生猪养殖用地,加大对生猪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让主产区的生猪产能保持高位;同时,要统筹资源环境条件,引导生猪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支持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全产业链布局;此外,还应鼓励生猪主销省份支持主产省份发展生猪生产,通过资源环境补偿、跨区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等方式,推动形成销区补偿产区的长效机制。
此外,长效机制的建立也离不开产销形势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只有加强生猪养殖统计监测,完善“百场千村万户”监测体系,用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平台,定期调度各地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支撑;只有加强形势分析研判,才能准确把握生猪生产和市场动态;只有定期发布动态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才能增强养殖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关于生猪产业的政策取向将有助于有关方面综合施策,通过政策引导,汇聚社会力量,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养殖网